时间:2022-09-25 09:37:34 | 浏览:668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位于秀山的LHD潮流能发电站 摄影 记者 姚凯乐
东海潮涌,生生不息;科技创新,激情澎湃。
2016年1月12日,LHD3.4兆瓦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总成平台在岱山县秀山下海。半年后,LHD潮流能发电项目首期1兆瓦机组顺利下海发电,仅仅一个月后就成功并入国家电网。
大功率发电、稳定发电、并入电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潮流能发电的三大跨越,这在我国乃至全球海洋潮流能开发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今年2月24日,单机LHD1.6兆瓦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在秀山岛海域下海,再次创下一个新纪录:世界单机最大。
在秀山这片海域,一个潮流能发电站缘何能攻克一个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
从全国首个兆瓦级潮流能发电站的“成长故事”中,记者试图触摸这十年我市科技创新助燃跨越发展的“脉动”。
潮流能发电站的“心跳奥秘”
在秀山岛东南海域的“喇叭口”间,伴着潮涨潮落,一把“小提琴”和一架“古筝”正唱响着“绿色能源”之歌。
今年8月13日至15日,LHD潮流能发电站连续3天日发电量突破1万千瓦·时,在夏天用电高峰期贡献了一己之力,创下了潮流能电站并网以来的发电量新高。
持续、稳定的发电并网,一直是世界上潮流能发电的核心难题。这个世界难题,是如何在舟山海域被破解的?
9月8日,记者从秀山岛东南角的LHD联合动能大型实验室前的码头登船,乘坐快艇,不到3分钟,便靠近LHD潮流能发电站总成平台。
眼前所见:一个大平台,长近200米、宽35米、平均高20米,有着不同的“房间”,装载着不同的模块。
登上平台,脚下是湍急的海水,在水轮机的转动下,海面泛起层层白色浪花。
“这里是建潮流能电站的理想场所。”国网岱山县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崔立卿是平台上的“常客”。在他眼里,这些年,潮流能发电站不仅是从一把“小提琴”到“组合乐器”的变化,更让他看到了一个产业的未来。
这片海域一直是潮流能开发者心向往之的宝地。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勘测数据显示,舟山群岛可开发利用的潮流能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早在199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就开始在岱山研究潮流能项目;2016年时,国家部委扶持的13个潮流能研究项目都集聚在了舟山海域。
沿着平台而行,脚下海水奔腾。站在总成平台上,崔立卿指着发电机组介绍起潮流能到电能的转换过程:“这个平台的底部钉入嵌岩桩,牢牢固定在海床上,海底潮流发电机放置在海中,潮水袭来时,涡轮机就转起来,同时带动齿轮旋转,然后带动发电机运行。”
从2019年开始,崔立卿每年七八趟登上这个平台,见证着这个潮流能发电站在风雨磨炼中不断“成长”:
经历了“丹娜丝”“利奇马”“轩岚诺”等台风的严峻考验,犹如一个巨大心脏的LHD机组,没有出现一次“停跳”。截至目前,该电站实现连续并网发电63个月,累计发电总量超310万千瓦·时,潮流能持续发电并网时长稳居世界第一。
第一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支撑。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相关负责人曾透露,这个平台凝聚了国际国内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
大到总成平台系统,小到一个涡轮密封圈,破解的都是世界性难题。
科研人员讲述的一个关于“涡轮密封圈移植”的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
LHD机组下水后,面对几十吨的轴压,退潮涨潮时受力部位不同,用传统轮船密封圈,两三天就得换一次。换种思路找出路,他们抛弃密封圈封堵的传统做法,将潜水艇的技术移植到水轮机上,用海水净化后的干净水来润滑轴承,使得水箱内的水压大于外面海水的压强,阻隔了泥沙和海水对轴承的侵蚀,实现了动态平衡。一项发明专利,带动了一个核心技术的变革。
LHD潮流能发电站,只是我市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一部分。
丰富的海洋和风能资源,赋予了舟山发展海上风电及海洋能巨大潜力。如今,新能源在岱山、嵊泗、六横等地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我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16万千瓦,陆上风电装机容量16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
新能源开发方兴未艾。根据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我省将有序建成单机兆瓦级海洋潮流能泊位,开展百兆瓦级海洋潮流能并网示范工程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根据省里规划,预计到“十四五”末,舟山规划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省50%,将新增风光潮等新能源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
这十年,舟山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全国首个兆瓦级潮流能发电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一个生动注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这十年,我市立足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了省内最高等级的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成了多样化、高端化的一批海洋创新平台,成为驱动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批已建成的海洋科创平台动力不竭。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大型试验设施群、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西轩渔业科技岛等平台,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
千方百计补齐高能级创新平台短板。当下,东海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该实验室将聚焦陆海联动相关的海洋环境立体感知、海洋动力系统、海洋绿色资源三大领域,打造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当下,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蓝图绘就,将建成不少于3个科学技术研发、试验验证、科技成果转化大型综合研发中心;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院即将开园,将打通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最后一公里”。
这十年,我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一项项全球第一、一个个国内领先、一批批实现重大突破的科研技术在我市诞生,书写我市创新发展的新高度。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寻求突破。海工结构研发、海洋生物育种、水声通信等实现重大突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极地LNG平台模块等成为全球第一,百吨级无人艇、低轨卫星通信芯片、海上智能导航、浮式风电平台等开国内先河。从“跟跑”到“领跑”,一项项走在国际前沿、国内前列的科技成果,为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这片蓝色土地上,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研发的无人帆船已具雏形,利用风能维持动力运行,可长时间漂浮在海上收集信息,有望填补我国空、海、潜跨多介质移动式无人平台的研究空白;就在这个月,国内首家实现倾转旋翼无人机量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落地舟山,实现了我市航空配套产业项目再突破。
从科研项目到产业装备,第一动力助燃产业发展,舟山一直在实践。
日前,5000尾活泼可爱的“全雌1号”黄姑鱼宝宝搭乘一辆冷藏货车从舟山出发远赴河南盐碱地试养。这是我国内陆盐碱地首次试养黄姑鱼,为全国5亿亩盐碱地综合利用去探索一条共富新路。
促使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这样的探索层出不穷。去年,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的“鲜活帝王蟹保活暂养技术”技术成果,以360万元转让给浙江蟹曾鲜科技有限公司,促成帝王蟹养殖基地落户舟山。该基地有望成为浙江省首个、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帝王蟹进口交易集散中心。
这十年,我市创新人才引育方式、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建人才发展平台,通过校地合作、赛会引才、揭榜挂帅、生态创优等举措,打通人才工作“堵点”,释放人才双创效能,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激活人才引擎,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夯实了基础。
立足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我市倾力打造海洋特色人才港,“舟创未来·智汇东海”“海洋人才赛会第一市”等品牌日益响亮。自2017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舟山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五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等40余场品牌化、系列化人才赛会活动。近五年,我市引育“高精尖”海洋创新人才不断创新高,年均增长50%以上。从2012年至今,我市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26家,截至目前累计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56家。
十年磨一剑,蓄势再出发。锚定“全国重要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目标,围绕创新策源继续潜心深耕,厚积科技创新力,大手笔谋划构建滨海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助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和“两个先行”,舟山阔步向前。
《舟山日报》上的“科创印迹”
2014年4月2日,《舟山日报》刊发《我市首次实施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舟山群岛网络医疗与网格化健康服务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财政支持经费2040万元,这是我省首次承担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2016年12月29日,《舟山日报》刊发《盘点2016我市科技关键词》。当年,舟山太平洋海工建造的全球最大顶级半潜式生活平台——750人DP3半潜式海洋生活平台顺利投入使用,配备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
2017年1月10日《舟山日报》刊发《我市一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由浙江海洋大学牵头完成的“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也是当年全国海洋渔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7年4月5日,《舟山日报》刊发《2016年度新区十大海洋科技新进展》。2016年,浙大舟山校区基本建成海洋工程“四池六槽一筒一台一岛”的实验设施群格局,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与装备技术研发实验条件全球领先。
2018年8月3日,《舟山日报》刊发《自抛光防污涂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该防污涂料实现了国内“从无到有”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我国防污涂料研发过程中的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问题。
2022年5月18日,《舟山日报》刊发《东海实验室揭开“面纱”》。5月初,东海实验室被正式纳入浙江省第三批省实验室,我市成为浙江省第4个拥有省实验室的地级市。17日,东海实验室揭牌成立。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关于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加快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连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表示要自我加压、负重奋进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本报讯(记者武健通讯员齐鸿羽)3月16日上午,在德龙钢铁有限公司1250mm热轧生产车间的主控室,热轧带钢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一块块高温钢坯经自动智能轧制、冷却、卷取后成为热轧钢带产品。“这条生产线应用了我们与北京科技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位于秀山的LHD潮流能发电站 摄影 记者 姚凯乐东海潮涌,生生不息;科技创新,激情澎湃。2016年1月12日,LHD3.4兆瓦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总成平台在岱山县秀山下海。半年后,LHD潮流能发电项目首期1兆瓦机组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悦岚近日,在洛阳智能科技产业社区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研发人员通过模拟卷烟厂生产线储丝柜运动,用智能计算单元实现三维点云信息分析处理,形成三维立体模型,并根据模型形态信息进行识别、检测、测量、计量等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来到朱家尖创业的绍兴人钱琢卓讲述走丢了的老母亲在舟山被好心人全力找回的暖心故事,她成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舟山创城、抗疫等重大事件,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着这座城市爱的回报,更见证着舟山的变化和发展今年是钱琢卓来到舟
许多人读近代史时都很少能注意到一个历史隐藏细节,即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就向清政府索要过舟山,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再次想让清政府割让舟山被清拒,最后清政府无奈用香港换取的舟山,那么舟山究竟是哪里好?居然能让当时船坚炮硬的大英帝国忘不了?舟山岛的地理
9月19日上午,2022年全国科普日瑶海区主场活动暨瑶海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颁奖大会在瑶海区教体局隆重举行。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钟玉坤、副部长姚德祥,市科协主席余勇,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副主任郑军,市教育局装备电教中心主任陈良生,区领导
9月16日上午,滁州市琅琊区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区政府南广场举行。区委副书记、区长出席活动并致辞,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及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中小学校长、农技协负责
当前,邯郸市各条战线以时不我待的奋发进取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邯郸市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抓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市科技局坚持分层分类精准辅导,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
7月18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简称:中轻联)会员大会举行年度颁奖活动,美的集团报送的“新型滑片式高效压缩机技术研究、性能评价及应用”项目和“智能高效节能厨余洗涤设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颁“2020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宁波网记者 金鹭 通讯员 王虎羽五年内,宁波将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近日,宁波发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为宁波未来五年科技发展定下了“路线图”。宁波将以建设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引领,以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编者按】过去十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秀洲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和矢志不渝的坚实行动,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中攻坚爬坡、奋勇争先,各项事业取得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田育臣 文图“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空间布局总图昨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郑州市政府办公厅获悉,郑州市下发《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按照该规划,郑州市将建设“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
编者按:在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聊城市提出了建设“六个新聊城”的美好愿景,分别是:建设加速崛起的富强新聊城、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建设近悦远来的开放新聊城、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建设安定和谐的幸福新聊城、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
日前,山东省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批准,授予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阿洛酮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一家年轻的上市企业,一直以来,百龙创园不断在专业领域修炼内功,科技创新,是其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提档升级的